污水处理中阴离子聚丙烯酰胺的投加量过大或过小的影响
污水处理中阴离子聚丙烯酰胺投加量过大或过小都会对处理效果产生诸多不利影响,具体如下:
投加量过大的影响
絮体异常:会使污水中的絮体变得过大且过于松散。一方面,大絮体在沉淀过程中容易破碎,重新分散成小颗粒,影响沉淀效果;另一方面,松散的絮体结构会夹带大量的水分,导致污泥的含水率升高,污泥体积增大,给污泥的后续处理和处置带来困难,如污泥脱水难度增加、污泥运输和填埋成本上升等。
水质发粘:使水体的粘度增加,流动性变差。这不仅不利于污水中污染物的扩散和传递,还可能影响到污水处理设备的正常运行,例如增加管道的阻力、降低泵的输送效率等,同时也会使处理后的水在感官上给人一种不清澈、发粘的感觉。
成本增加与资源浪费:聚丙烯酰胺是一种相对昂贵的水处理药剂,投加量过多会导致药剂费用大幅上升,增加污水处理的成本。而且,多余的聚丙烯酰胺并不能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效果,反而造成了资源的浪费。
可能产生二次污染:过量投加聚丙烯酰胺后,未反应完全的药剂残留在处理后的水中。这些残留的聚丙烯酰胺及其降解产物可能会对受纳水体或环境产生潜在的危害,如对水生生物的毒性影响、影响水体的生态平衡等,造成二次污染。
过滤和脱水困难:形成的絮体过于紧密和庞大,会影响后续的过滤和脱水过程,降低处理效率。
投加量过小的影响
絮凝效果差:无法提供足够的活性基团与污染物结合,导致污水中的悬浮颗粒不能充分絮凝,仍以较小的颗粒状态存在于水中,难以沉降或过滤去除,从而使出水的悬浮物含量增加,水质浑浊。
污染物去除不完全:对污水中各种溶解性的有机物、重金属离子等污染物的去除能力也会相应降低,导致出水的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重金属含量等指标难以达标,影响污水处理后的水质质量。
处理效率低下:由于絮凝不充分,污水中的污染物不能快速有效地从水中分离出来,使得污水处理的时间延长,处理效率大打折扣。在一些连续运行的污水处理工艺中,可能会导致后续处理单元的负荷增加,甚至影响整个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运行。